美国海军勇猛号航空母舰大传

原标题:美国海军勇猛号航空母舰大传

1943年4月26日,美国维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在造船厂工人和一众海军军官的围观下,一艘崭新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正在从船厂的船坞中缓缓下水,随着海军上将约翰·胡佛的妻子将一瓶香槟砸在了舰艏上,埃塞克斯级航母姐妹中的3号舰:“勇猛”号(USS intrepid)开始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历史的积淀

“勇猛”(intrepid)这个舰名,在美国海军中可谓是拥有者深厚历史积淀的老舰名了。第一代目的“勇猛”号来自于18世纪末美国海军从的黎波里王国的海军舰队手中俘获的一艘法制双桅帆船。当时的美国海军正在北非海域打击沿岸的柏柏尔人海盗,以保护美国商船在地中海海域自由航行。

然而,在1803年10月,美国海军的“费城”号军舰在的黎波里港口附近搁浅,并被的黎波里舰队俘获,支持海盗的的黎波里海军舰队马上将这艘火力强大的军舰当作海上炮台,攻击来往的美军舰船。

为此,当时的一名海军中尉斯蒂芬·迪凯特率领着海军陆战队的一支小分队,乘坐“勇猛”号这艘俘获的小帆船,靠近了“费城”号并登船干掉了所有的敌军守卫,放火将“费城”号点燃。但由于未能将“费城”号完全击沉,美军原本计划再让“勇猛”号搭载大量炸药入港将其炸沉,但这艘小帆船在潜入港口的过程中被守军发现并击毁。这便是第一代“勇猛”号的故事。

反映勇猛号(左侧小帆船)搭载海军陆战队突袭费城号军舰的绘画

在此后,“勇猛”的舰名先后被传给了一艘鱼雷艇和一艘风帆训练舰。而作为美国海军在二战中批量服役的埃塞克斯级航母的3号舰,此时的“勇猛”已经是四代目了。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引领合众国走向胜利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的美国拼尽全力扩充海军的实力。作为二战中美国海军装备的综合性能最为先进的航空母舰,“埃塞克斯”级在开战后迅速在美国各主要造船企业中进行建造。该级航母共建造了24艘,其中在二战期间建造了17艘,战后建造了7艘,是美国海军历来所建数量最多的一级舰队型航空母舰。

1936年,长期不满于《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海军军备吨位比例(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法国海军主力舰的总吨位按照5:5:3:1.67:1.67的比例来配备)的日本,在1936年退出了伦敦海军会议,加速扩充海军主力舰艇部队的吨位和规模,新建了“翔鹤”和“瑞鹤”这两艘新锐的大型航空母舰。为了应对日本人的扩军备战,美国国会同年批准海军新建造1艘排水量在40000吨以下的航母。其最终成果便是在“约克城”级航母的基础上经过设计改造的“大黄蜂”号。但同期的美国海军也意识到,自己的航母不但数量不足,在整体的作战性能指标上也不尽如人意,现有的航母亦不能满足正在研制的新式舰载机的起降和停放需求。于是,在“大黄蜂”号进行建造的同时,下一代舰队型航母:“埃塞克斯”级的设计工作也秘密地开展了。

在一开始,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基本设计还是参照着约克城级,但海军根据20年的航母运用经验,认为约克城级航母能带的飞机还是太少,作战距离也不够远,要求扩展航母甲板和燃油舱的设计尺寸。同时,美国海军还十分注重航母的高航速,在埃塞克斯级上安装了4台西屋公司生产的蒸汽轮机,主机功率达到了150000马力,使航母的航速达到了30节(试航时最高航速达到了32.7节,约60.6km/h)。

1944年11月,正在菲律宾海域高速航行的勇猛号

增强航母的防御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当时的英国海军主推装甲航母的设计,要求给航母甲板装上厚重的装甲,防止敌方飞机俯冲轰炸造成重创。日本海军受到自己老师的影响,在“大凤”上尝试了装甲航母的设计概念。可美国海军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在航母甲板上没有做什么文章,依然采用木制甲板+轻装甲的设计。那万一敌机投下的穿甲炸弹砸穿了甲板,在机库内爆炸怎么办呢?美国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开放式机库以及四通八达的消防管道,并将机库与核心舱室(动力部分)隔开,在重磅炸弹贯穿甲板并在机库内爆炸后,开放式机库能防止出现类似大凤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的“闷爆”悲剧,同时消防管道迅速给机库和航空弹药库喷洒泡沫、注水,防止诱爆。

埃塞克斯级在舰体防护上做足了功夫,除了在舷侧设计了4层装甲防御结构外,美国人还在埃塞克斯级上首次运用了交叉式锅炉设计。以往的美国航母一旦被鱼雷命中,虽然大量水密隔舱可以防止航母沉没,但一体式的锅炉设计使得航母非常容易在首创后失去动力。失去了动力的航母在战场上只会成为敌人的活靶子。交叉式锅炉设计的运用,使得埃塞克斯级航母在遭受敌方鱼雷命中后,最多损失一边的锅炉,另一边还能正常运转,让航母能依靠自身动力脱离战场。

在作战核心:舰载机方面,每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可以携带90-100架舰载机,比约克城级能多带三分之一的飞机,战斗能力有了极大的跃升。舰载机主要由F6F战斗机、TBF/TBM鱼雷攻击机和SB2C俯冲轰炸机组成。战争后期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航空队组成大致为:1个F6F战斗机中队(36架)+1个F4U战斗轰炸机中队(36架)+1个鱼雷机中队(15架)+1个俯冲轰炸机中队(15架)

正在往勇猛搭载的TBF鱼雷攻击机上挂装2000磅炸弹的美军地勤,炸弹上写满了对天皇的“问候”

这么大的载机量,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放飞又是一个问题。为此,埃塞克斯级除了在甲板中部拥有前后两个升降机以外,还延续了“胡蜂”号航母的设计,在舷侧安装了一台升降机,这极大地提升了舰载机的起降和调度效率。

在舰载防空武器系统上,埃塞克斯级航母安装了1部SK对空搜索雷达,1部SC对空搜索雷达、2座SG型对海搜索雷达,配合作为雷达哨舰的前卫驱逐舰,战争后期的美国航母舰队往往能在100公里外的空域就能确认来袭日军机群的规模和高度,并引导F6F战斗机前往拦截。其自身也安装了12门5英寸(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68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55门20毫米厄利空防空机炮,由舰上安装的火控雷达引导射击。其中5英寸高射炮搭配上无线电近炸引信(VT引信),能有效解决突防的日军神风飞机,被日本人称为“特攻机的瘟神”。

勇猛的舰桥上方安装的SK、SG型对空/对海搜索雷达,以及控制高炮射击的Mk.28火控雷达(左右两部)

勇猛上搭载的5英寸(127毫米)38倍径 Mark 12型防空炮,搭配VT引信的5英寸联装炮酱被日本人称为“特攻机的瘟神”

1940年6月,在罗斯福总统的大力支持下,美国国会通过“舰队扩大法案”和“两洋舰队法案”,计划于1940-1941财年建造13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941年4月28日,埃塞克斯级航母首舰“埃塞克斯”号开始建造。但美国人还是慢了一步,同年12月7日,随着日军航母舰队偷袭珍珠港,合众国终于也被卷入了战争。此时,只有5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开工建造。美国政府立刻决定加速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建造,同时国会也对建造预算案一路绿灯,计划于1942年财年建造10艘、1943年财年建造3艘、1944年建造6艘。

战争爆发后,将几乎全部机器投入到军事工业中的美国企业,为了提升武器生产的效率,学习福特公司采用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生产步枪、飞机和坦克装甲车辆。在航母的建造方面,美国海军和造船企业也充分运用了标准化的管理生产方法,对如采用的钢材类型、舰上设备、武器各等方面也都实行了高度标准化管理制造安装。大量使用平又直的金属板,极大地简化了航母的结构,提升了建造速度和效率。在高效的建造管理下,战争后期的埃塞克斯级平均每艘只需要1年2个月就能建成服役,埃塞克斯级航母“下饺子”一般的建造速度,也体现了美国工业强大的战争准备潜力。

1943年11月25日,在诺福克海军码头拍摄的勇猛号,其平直的舰体,在远处望去仿佛就像一座海上钢铁城堡

“勇猛”太平洋战记

在经历了半年多的试航和训练,勇猛和她的舰员们在1944年1月终于被派往夏威夷,加入新组建的第58特混舰队(TF 58)。勇猛的首战,是和自己的姐姐“埃塞克斯”一起参加美军进攻夸贾林环礁的登陆支援作战。此后的1944年2月,勇猛再次和TF 58一起参加了对日军在太平洋上重要的舰队泊地:特鲁克环礁泊地的大空袭,一举将这个曾经停泊过大和、武藏等众多联合舰队主力舰艇的舰队泊地重创。

美国海军勇猛号航空母舰大传

然而,就在美军结束空袭之后的2月17日,日本海军基地航空队的一队一式陆攻带着鱼雷,趁着夜色突袭了停泊在附近海域的TF 58。一枚航空鱼雷命中了勇猛的侧舷,导致她的船舵卡死,只能往左转(想起了被剑鱼断腿的某条船)。为此,勇猛的舰长托马斯.斯普拉格少将决定,在机库内拉起风帆,配合应急舵,将航母的航向控制住,返回珍珠港维修。这也使得勇猛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艘依靠过风帆航行的航母。

在经历了3个月的维修后,勇猛重返战场,加入了“公牛”威廉·哈尔西指挥的TG 38.2特混大队,承担美军在加罗林群岛、佩里硫岛等一系列重大登陆战役中的战场支援任务。

1944年6月,完成修理的勇猛号航母,美军为其涂上了新式的MS 32/3A型舰体迷彩

1944年10月,莱特湾战役爆发,一路推进至菲律宾群岛的美国海军要掩护大量美军登陆部队成功登陆莱特岛。为了阻止美军登陆,日本海军发起了“捷一号作战”,以栗田舰队为核心的日本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几乎倾巢而出,从南北两路对莱特湾塔克洛班登陆场进击。

在锡布延海巡逻的勇猛号的SB2C侦察机发现了栗田舰队的踪影,她迅速起飞一队SB2C俯冲轰炸机和TBF鱼雷机,跟随着TG 38.2的大机群,加入了对栗田舰队的大空袭。在混乱的空袭中,勇猛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们将栗田舰队中最大的两个目标之一的武藏号战列舰作为攻击的重点,在她的甲板和炮塔上命中了数枚500公斤炸弹,TBF鱼雷机也取得了3发鱼雷的命中。美军飞机在栗田舰队的上空如同挥之不去的苍蝇一般,给栗田舰队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在美军舰载机的集中攻击下,武藏号战列舰最终于10月24日晚7点35分,带着包括猪口舰长在内的1021名官兵的尸体沉入了锡布延海的深处。

1944年10月25日,由勇猛的舰载机飞行员拍摄的照片:画面正中的是正在躲避空袭的日本海军长门号战列舰,远处为羽黑号重巡洋舰

10月25日,从北方出现的、作为诱饵出动的小泽机动部队成功吸引了哈尔西的注意力,勇猛所在的TG 38.2被调去搜索攻击小泽舰队,勇猛的舰载机在恩加诺角附近海域与友机一同攻击了轻母“瑞凤”和正规航母“瑞鹤”,将她们送入了海底。

莱特湾海战结束后,勇猛随舰队回到了吕宋岛。但此时日军已经开始发起大规模的神风特攻作战,10月29日,勇猛遭遇了第一次神风特攻:一架日军飞机撞中了她的左舷高炮位,造成16人死伤。11月25日,日军飞机再次撞击了勇猛,造成66人死亡,迫使她不得不回到旧金山进行维修。此后,勇猛还参加了冲绳战役和对吴港的大空袭,并最终迎来了战争的胜利。

由勇猛上的海军摄影师拍摄的画面:一架日军飞机被打的凌空爆炸后,依然撞入了勇猛的甲板,造成数十人死伤

1944年11月26日,勇猛号舰员为在前一天遭受的神风攻击中牺牲的美军舰员举行海葬仪式

战后生活

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很快迎来了舰载机喷气化的时代。为了适应重型喷气式舰载机的起降,美国海军对勇猛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加装了蒸汽弹射器。1956年9月,勇猛加装了斜角甲板和封闭型舰艏,并被重新归类为攻击型航母(舷号从CV-11变成了CVA-11)。随着冷战的加剧,对付苏联潜艇成为了美国航母舰队的重要任务之一,勇猛也在60年代被重新归类为“反潜作战航母”,舷号变更为CVS-11。

二战时(左)与50年代现代化改造后的勇猛号甲板(右)俯视对比图,斜角甲板使得飞机降落与停驻的飞机和起飞作业区分流,同时还可实现弹射和回收作业同时进行

1962年,转变为反潜航母(CVS)的勇猛号正在大西洋海域巡逻,甲板上搭载着各式固定翼反潜机

20世纪60年代也是美国宇航飞行事业爆炸性发展的时代。为了回收掉落在海面上的载人返回舱,勇猛受命出海执行回收宇航员和返回舱的任务。1962年5月24日,勇猛回收了“极光”7号飞船的2名宇航员和返回舱;1965年3月23日,勇猛回收了“双子星”3号飞船的2名宇航员和返回舱。回收返回舱的行动也成为了勇猛的生涯中一段特殊的经历。

1965年3月23日,勇猛回收“双子星”3号飞船返回舱时的照片

1966年至1969年,勇猛号曾三次前往西太平洋,参与越南战争的对地支援作战。1974年,结束了最后一次远洋巡航任务的勇猛终于脱下战袍,在诺福克海军基地正式退役。

勇猛原本要和她的姐妹们一起,被拖入拆船厂化作一堆废铁。然而,幸运之神眷顾了她,拆解计划遭到了民众的反对,数名美国慈善企业家成立了保护勇猛号的委员会,筹集资金将勇猛买下,改建成博物馆舰。1982年8月,勇猛号海、空暨太空博物馆(The Intrepid Sea, Air & Space Museum)正式向民众开放,勇猛至此落户纽约,并停泊至今,成为了纽约市的重要地标之一。

如今依然停泊在纽约作为博物馆舰的勇猛,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参观

后记

早前,国内对intrepid这个舰名有”无畏“和”勇猛“等几种译法,但笔者在和几位朋友探讨之后,认为”无畏“这个翻译在海军中应当特指dreadnought,即一战时期各海军强国竞相建造的全重型火炮战列舰:无畏舰。为了避免混淆,笔者最终还是采用了”勇猛“这个译法。

因为资料、时间和篇幅所限,笔者没有更加详细地介绍勇猛在越战中的表现,还请各位见谅

如果文中有错误或遗漏之处,欢迎各位在评论区中指出,在此也感谢专栏读者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部分参考资料:

John.Arthur.Roberts.《Anatomy of the Ship:The Aircraft Carrier Intrepid》

Willmott, H. P.《The Battle Of Leyte Gulf: The Last Fleet Action》

张召忠《百年航母》

刘怡、阎京生《日本帝国海军兴亡史》

作者 Zero60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タグ: